最近落羽松熱門,想起前陣子到台南陪長輩散步,偶然來到巴克禮公園。其時落羽松依然翠綠,卻也忍不住拍了幾張。只是長輩腳力不繼,小繞一圈便回家休息。公園裡拍到的風景,一共就這麼幾張,全部拿出來獻寶。
2018年12月17日 星期一
2018年12月10日 星期一
越後湯澤駅‧本酒館、爆彈飯糰
回到越後湯澤駅,便抵達「雪国文学散歩道」的終點,也是這趟日本行的最後一站。接下來搭新幹線,回到赤羽駅下榻處提行李,便直奔成田機場搭機返國。車站內有個頗具規模的商店街,特色有二:可以醉到躺平的清酒體驗館「本酒館」,以及比拳頭還大的爆彈飯糰。
2018年12月3日 星期一
雪國館 ─ 湯澤町歷史民俗資料館
「雪國館」可以說是「雪国文学散歩道」的最後一站,離開之後,就回到起點越後湯沢駅,不到十分鐘步程。正式名稱當然是「湯澤町歷史民俗資料館」,別稱「雪國館」,除了搭諾貝爾獎便車之外,也因為特別整理出一個「駒子」的房間,展出川端康成遺物等。不過後者前不久在高半旅館已經看了個飽,欠缺再拍一輪的動力。因此本文以民俗文物為主,「駒子」就隨便貼兩張意思一下。
2018年11月26日 星期一
高山植物園‧阿爾普之鄉(アルプの里)
大概為了塑造歐風形象,湯澤高原上若干設施都以阿爾卑斯山事物命名,如餐廳叫做小白花(Edelweiss)。山坳裡的高山植物園,則乾脆叫做阿爾普之鄉(Alp,少個s)。春夏以百花齊放著稱,到了秋末,便頗為寂蓼了。紅葉季也剛好錯過,只能說,確實不是最佳到訪時節。然而2500米海拔空氣清新涼風習習,當做健行,依然十分愜意。
2018年11月22日 星期四
2018年11月19日 星期一
湯澤高原漫步
搭乘「最大級」纜車登上湯澤高原,只是一個起點。滑雪季綿延的雪場,由縱橫交錯的索道連結。今天的目的地高山植物園,對四體不勤或行動不便的遊客,提供巡迴巴士;倘若走得了路,也可以循路線圖步行到門口。我本來看巴士造型可愛,有意搭乘,一看要等超過廿分鐘,頓覺氣悶,改變心意健行去也。
2018年11月15日 星期四
豐原‧后豐鐵馬道
后豐鐵馬道是后里至豐原間,利用舊山線鐵道鋪設的自行車道。前文提到的東豐自行車綠廊,則是以舊東勢線鐵路為基礎。兩條路線在豐原交會,全長約17公里,其中后豐段約4.5公里。后里端的終點在后里馬場,因籌備台中花博積極趕工,最後一段路被迫騎上大馬路,到馬場大門口折回。
2018年11月12日 星期一
湯澤高原「最大級」空中纜車
因為「雪国文学散歩道」其實不算長,不泡個湯的話,來回要不了一個鐘頭。原本打算搭公車往深山裡的清津峽走一遭,來回約三小時。奈何出發前冬季班表調整,屈指可數的公車時刻無法與預訂的新幹線配合,只好放棄。改道就近前往湯澤高原上的高山植物園。植物園花季、紅葉季俱有可觀,深秋盛況已過,因此作為備胎。欲上湯澤高原則必須搭乘空中纜車,即本文重點。
2018年11月8日 星期四
豐原‧東豐鐵馬道、清水排骨麵
Elaine科系迎新,地點選在豐原。因為訂票時間太晚,火車票已經售罄。做老爸的說那也沒關係,搭高鐵先到烏日,再轉區間車回頭就好。做娘的怕小丫頭又當大麋鹿,堅持要老爸開車親送。既然請了假,乾脆去蹓蹓。豐原火車站報到之後,歐幾歐巴桑便跑去騎鐵馬,舒展筋骨。
2018年11月5日 星期一
越後湯澤‧雪國之宿高半
山坡上的高半旅館,和不遠的「山之湯」,是「雪国文学散歩道」的折返點。這一帶是川端康成寫作「雪國」期間構思之處,高半旅館保留當年文豪投宿的房間,闢為「文學資料室」,展出其作品、期刊報導以及生活照。當時的起居室「かすみの間(霞之間)」原樣封存,參觀者付點銅板價,就可以打卡兼體驗諾貝爾獎得主,如何遙望山間薄霧,筆端娓娓道出絕美純情故事。
2018年10月29日 星期一
湯澤町諏訪神社
雖然名列「雪国文学散歩道」上,卻不是因為神社本身。歷史大約與湯澤建村相當,估計在1200~1400年之間,社殿則多次重建,最近一次是1974年因新幹線建設移址。史料有記載的是境內的天滿宮,建於1783年,也超過三個世紀。
2018年10月25日 星期四
2018年10月22日 星期一
越後湯澤‧川端康成「雪國」文學散歩道
日本叫湯澤的地方好幾個,因此為方便起見,冠上可資區分的別名。新潟縣南魚沼郡湯澤町,在日本戰國時代屬於越後國,通稱越後湯澤,JR車站以此命名,新幹線也有停靠。本地觀光,除冬季滑雪勝地外,更以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川端康成名著「雪國」背景地聞名。最後一日行程安排,大抵是以當地舉辦的「雪國」文學之路(雪国文学散歩道)健行為基礎。
2018年10月18日 星期四
2018年10月15日 星期一
天皇避暑地‧日光田母沢御用邸
前文說御用邸混合江戸、明治、大正等不同時代的建築風格,其實以我這般外行,都是百年以上古董,看不出有何區別。反正隨著「順路」指標一路走到底,隨手濫拍。倒是幅員廣大,據說有106間房,佔記念公園現有一萬兩千坪面積約三分之一。其中26間供皇室起居,其餘則供侍從僕役居住,可見陣容龐大。
標籤:
天皇,
日本,
日光,
田母沢御用邸記念公園,
宅邸
2018年10月11日 星期四
2018年10月8日 星期一
2018年10月1日 星期一
日光中禪寺湖‧華嚴瀑布
原做為中禪寺湖最後一站,因為頂不過大風,提早被推送到此地。華嚴瀑布落差近一百米,除了名頭最響亮的「日本三名瀑」之外,什麼日光三名瀑、奥日光三名瀑,也都少不了一份。四季景致不同,秋天紅葉之外,冬季更可觀賞冰瀑。至於秋冬之交呢,有點尷尬,那便是本文了。不過瀑底仰望的氣勢倒是不變,開頭幾張圖片,是搭乘電梯垂降到谷底的下觀景台所拍,先體會一下氣場。
2018年9月26日 星期三
木柵動物園 - 鳥園、非洲動物、大貓熊
熱天午後不知上那兒去,靈機一動走一趟木柵動物園。自從小孩長大,對動物興趣缺缺,就不曾再來過。動物園地方大,背著重裝備繞一圈,也算健走。只是動念得晚,不到兩小時就關園。於是實際上,主要只在鳥園和非洲動物區兩地行走。
2018年9月20日 星期四
中禪寺湖狂風怒號
2018年9月17日 星期一
明智平纜車‧日光街頭漫步
晨起天色清光,颱風已然北颺,依原計劃再次造訪日光,只不過下火車便直奔中禪寺湖。沒想到的是,暴風圈雖然移動到北海道,也減弱為溫帶低壓,外圍環流挾帶東北季風,竟是相乘效果。海拔六百米左右的日光市群山環繞陽光普照,標高1200米的中禪寺湖週邊,則颳起八至十級強風。原本計劃搭乘的纜車、遊船全數停駛不說,疾風低溫冰霰刮面,沒有衣物包覆的地方,都是刺骨之痛,只好草草結束,速速下山。
2018年9月13日 星期四
2018年9月10日 星期一
忍野村‧淺間神社
據說全日本有上千座淺間神社,其源起是富士山神信仰,「淺間」便是古日語「火山」、「火神」之意,而日本最大的火山,便是富士山。富士山本宮淺間大社是其總本宮,富士五湖地區當然少不了分支,光在忍野村就有兩座。這間因為離八海之中的菖蒲池不遠,循指標走了過來。
2018年9月3日 星期一
忍野八海雨中尋池
為了彌補前次造訪河口湖遭遇大雪之憾,這回提前個把月舊地重遊。沒想到人一做計劃,上帝就發笑,竟然又颳一場颱風。透早起床大雨滂沱,便知今日沒啥搞頭,卻仍然拿訂好的車票鼓勇前進。在火車上不住盤算,上那兒去好呢?有前一天諏訪湖經驗,河口湖、山中湖遊船纜車八成統統停駛,連腳踏車也沒得騎。最後決定先到忍野八海,看天色再往山中湖或河口湖。倘若形勢不妙,也只能打退堂鼓了。
2018年8月30日 星期四
2018年8月27日 星期一
上諏訪‧高島城公園
高島城自古以來屬於地方領主諏訪氏,原在現址北方的茶臼山上,戰國時代數易其主,加入德川家康陣營的族人諏訪賴忠一度回任,又隨家康移駐關東。諏訪藩改封豊臣秀吉家武將日根野高吉,高吉將高島城遷至今址。當時是所謂「浮城」,意即有如浮在水面的城池。實際上是在諏訪湖離岸小島築城,以湖水為護城河,防範來自陸地之敵。不久家康得天下,頼忠之子頼水回鍋,諏訪氏重歸故里,任藩主至明治維新廢藩置縣為止。
2018年8月23日 星期四
2018年8月20日 星期一
諏訪湖畔公園‧間歇泉
諏訪湖是長野縣第一大湖,除本身湖光山色之外,人文景觀最著名者,為分別位於上、下諏訪的諏訪大社上社及下社。據說兩座諏訪大社隔湖相望的原因是,供奉神祇乃一對夫妻,因吵架而分居,信徒只好分開參拜啦。緣此而生的神話,則是冬季湖面結冰,因熱漲冷縮擠壓而龜裂,稱為「御神渡」,就是神明老公渡湖而來,向老婆示好啦!神社執事此時會舉行儀式,祭祀占卜,其過程經指定為無形民俗文化財。
2018年8月16日 星期四
台南‧孔廟園區、忠義國小
孔廟於1665年(明永曆十九年,清康熙四年),由陳永華提議興建。初時僅有大成殿,用以祭祠孔子,後來再設明倫堂供講學,是為全臺首學。歷明、清、日本、民國時期,各代均有翻修,於1983年列為一級古蹟。1997年文建會委託成大建築系規畫以孔廟為中心的文化園區,包含孔廟周圍若干史蹟景點。這日剛好在附近打尖,入住前摸黑夜遊,天亮後再連同旁邊忠義國小繞上一圈,因此有晝夜不同景致。
2018年8月2日 星期四
林口三井Outlet
這間 outlet 開張有些時日,對不愛逛街的人來說距離稍遠,沒有太大誘因。這天濃雲密佈大雨欲來,打野外變落湯雞的機率怕是不小,才想到此一遊。看似人潮有限,不料停車場依舊爆滿,幸虧兩百米外路邊剛好有車位,才免於空跑。
2018年7月30日 星期一
2018年7月23日 星期一
姨捨梯田‧長樂寺
姨捨駅位於長野盆地南端偏西的冠着山中,JR東日本篠ノ井線上,標高551米,蠻特別的一個小站。趣味之處有三:其一是位於篠ノ井線分支,一條盲腸型的折返線,進出站同一方向,須以之字形倒退嚕進出主線。其二是面向長野盆地,居高臨下視野奇佳,入選「日本三大車窗」,又名列「日本夜景遺産」;月台上的座椅方向朝外,專供旅客賞景之用。其三是車站下方的梯田,名列「日本梯田百選」,尤以長樂寺所有的四十八枚田最著,更以賞月名所為人所知。
2018年7月19日 星期四
洲美蜆仔港公園
![]() |
![]() |
周末無事出門蹓躂,請示估狗大神尋個去處,循「關渡花海節」找到此間。節慶早已謝幕,花海卻還依然。另有佈景道具若干,想是當時遺物。由捷運芝山站下車,翻越源自陽明山的磺溪,沿福國路步行,大約一公里餘。靠承德路五分港溪兩岸小橋流水,其後整齊切割成幾個方正區塊,想是花海節主要場地。
2018年7月16日 星期一
2018年7月12日 星期四
桃園農業博覽會
艷陽天裡老同學相招,前往新屋海邊參觀「桃園農業博覽會」。其實對農業並不特別感興趣,只是久未見面,藉機敘舊也好。因此照片隨手濫拍,沒做什麼記錄,日子久了多半不記得,隨便看看罷。倒是烈日當空,曬久了都覺得受不了。清涼飲料大排長龍,連販賣機都被一掃而空,撐不到一百分鐘落荒而逃。
2018年7月9日 星期一
2018年7月5日 星期四
夏之嚴美溪
小子們離開中尊寺,回到平泉駅搭公車直達厳美渓,蹓躂一圈以後,再搭公車回到一ノ関駅,乘新幹線直奔仙台。觀光行程到此為止,次日登機之前,只有血拼。你道一群小子能買什麼,嘖,小子們也有家眷,至少做娘的都有必買清單。反正無甚可提,本系列小子走東北,便在此告一段落啦。
2018年7月2日 星期一
台大‧敦南‧阿勃勒
五月中南下,行車間見沿途阿勃勒開得燦爛輝煌,人稱「黃金雨」,可惜未能入鏡。回台北聽說台大長興街、自來水處前,也有一路金黃,興沖沖帶相機前往。不過美則美矣,與南部相比依舊弱了一截。反正週末踏青,當是強身健體罷,順便往台大校園一遊。
2018年6月28日 星期四
平泉‧中尊寺‧金色堂
平泉有兩大寺院,來歷相仿,也同時(2011)列入世界文化遺產。離車站不遠,平地上的是毛越寺,先前介紹過。距車站約半小時步程,位居山林之間的是中尊寺,自山腳起,有長約800米的表參道,稱為月見坂,兩旁由江戶時代伊達藩種下的杉樹,有如綠色隧道。月見坂沿線有大小寺院佛堂十餘座,緩緩登上山頭,便是中尊寺本堂,以及國寶金色堂。
2018年6月25日 星期一
平泉‧毛越寺
倒數第二天(就景點來說,算是收尾,因為最後一天只剩血拼、搭機返國)由盛岡出發,搭新幹線到一之關,轉在來線到平泉,走毛越寺、中尊寺,午後晃到前幾年來過的厳美渓,回頭搭新幹線,入夜抵達仙台市,便告一段落,接下來幾篇依序介紹。最後一天血拼行程,小子們沒落下什麼照片,便省下了。
2018年6月21日 星期四
2018年6月14日 星期四
礁溪‧湯圍溝‧長榮鳳凰
![]() |
![]() |
寫過好幾回的礁溪長榮鳳凰一泊二食活動,據聞今年是最後一屆。雖說大同小異,畢竟稍有差別。最主要者,是清晨戶外活動因雨取消,吃完早餐撐著肚子,決定依然外出散步,來到附近的湯圍溝溫泉公園,上下拍了幾張照片。其次是當晚住宿分配到和室,不同以往,算比較特別;儘管一家人都不習慣,睡得不太香。最後,晚餐筵席台味十足,大都是本地菜色,其中部份古早味,倒還頗為懷念。
2018年6月11日 星期一
2018年6月7日 星期四
台北藝術大學走春
過年期間宅在家,悶得慌,跟兒子商量到那兒透氣,從網路找到關渡山頭上的台北藝術大學。校園不負藝術之名,到處都是美景;山前俯瞰關渡平原,翻過山丘,更可遠眺淡水河出海口。父子倆上上下下走了一遭,路線隨心之所至,也不知漏掉幾多;照片倒是拍了不少,姑且隨意看看。
2018年6月4日 星期一
2018年5月31日 星期四
2018年5月28日 星期一
2018年5月24日 星期四
碧湖公園環遊
位於內湖的碧湖公園,也是個曬相機消肥肉的好去處。由捷運文德站下車,約兩百餘公尺便到。總面積約十六公頃,其中內湖大埤佔七公頃,環湖一週估計在1.5公里左右,需時多少,視腳程及閒情逸致而異。我自己邊拍邊走,花了約半小時。湖畔小丘另有登山小徑,據說錯綜複雜,時間難料,這次就先放過。
訂閱:
文章 (Atom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