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6年7月31日 星期日

薩爾斯堡 ─ 米拉貝爾宮花園(Schloss Mirabell)



薩爾斯堡首站,來到米拉貝爾宮的後花園。此地於1606年由總主教 Raitenau 下令修築,師法義大利、法國巴洛克風格,半年完工,美侖美奐,上世紀末列入薩爾斯堡歷史中心世界遺產。當年總主教身兼行政長官,一方諸侯,卻深受痛風之苦,雅不願踏上城中狹窄街道的冰冷石板,於是不惜血本在城外建造一所夏宮,供自己和情婦 Salome Alt 倘佯其間頤養天年,並以兩人姓氏相結合,稱為 Altenau 城堡。

德國貝希特斯加登鹽礦(Salzbergwerk Berchtesgaden)


鹽礦之旅屬於自費項目,由於冬季開放時間短,抵達薩爾斯堡,用完午餐之後,便由當地導遊帶領,驅車越過德奧邊界,到半小時車程外,位於德國南部巴伐利亞境內的貝希特斯加登。阿爾卑斯山腳下的貝希特斯加登風光明媚,設有國家公園;希特勒著名的別墅「鷹巢」,便在當地上薩爾斯堡山的一座山頭之上(參考「高堡奇人(The Man in the High Castle)」)。由於當年第三帝國巨頭多在此地設有別墅,一度甚至成為柏林以外的第二中央政府所在地。1938年德奧「貝希特斯加登條約」便在本地簽署,其結果是納粹併吞奧地利。

台北植物園荷花池


很久沒到植物園。早上荷花池人聲鼎沸,少說有上百支洋槍大砲,一齊朝池心開火。聽談話內容,似乎是好幾個攝影團體,煞是熱鬧。既來之則安之,反正長砲在手,當即加入戰局。縱使器械不如人,總要精神勝利。只是日頭赤炎炎,不到半小時便棄甲而走。揀掉不能看的,大半都在這裡,請慢慢欣賞。

2016年7月4日 星期一

十三行博物館


十三行博物館位於新北市八里區河海交界處,是台灣第一座考古遺跡博物館。1957年發現史前人類遺跡,經勘察後命名為「十三行遺址」。1989年至1992年間,因八里污水處理廠將在遺址興建,引發喧騰一時的論戰與抗爭。後來將未遭破壞的部份遺址指定為古蹟,並決定興建文物陳列館。至2003年,「十三行博物館」完工面世。

奧匈捷克音樂家群像



今日說起所謂「古典音樂」,大約是指17~20世紀間,以歐洲為核心,蓬勃發展的音樂藝術。這次旅行所經之處,大致屬於哈布斯堡王朝(奧匈帝國)的疆域,由於當時王公貴族的嗜好偏愛(其中當然也少不了附庸風雅、投上所好),培養出不少名家,代有才人出。知名者多有銅像留念,一路上除了列入景點刻意造訪之外,也有路過隨拍不小心入鏡,本篇特別集中介紹,附上代表曲目,不論你熟不熟悉都可以一聽。其實不少古典名曲,仍然活躍在生活角落,不經意間遇上,會有點似曾相識的感覺。

布拉提斯拉瓦舊城巡禮


離開布拉提斯拉瓦城堡,穿越新橋下的涵洞,來到舊城區,展開此地第二段,實際上也是最後一段行程。自聖馬丁教堂旁的漁業廣場(Rybné námestie),轉進赫維茲多斯拉夫廣場(Hviezdoslavovo námestie),在國家劇院前左轉,進入舊城廣場(Hlavné námestie,上圖,原意為主廣場),四下閒逛,用過晚餐,移師進駐十分鐘步程外、斯洛伐克總統府前的皇冠假日酒店(Crowne Plaza)。次日清晨,就和布拉提斯拉瓦說再見了。

斯洛伐克總統府、Crowne Plaza


斯洛伐克總統府並不在行程表,只是剛好下榻的旅館、皇冠假日酒店(Crowne Plaza)座落於總統府對街,用完早餐到出發上路前的一刻鐘,跑去府前廣場小小繞了一圈。總統府原名格拉蘇爾科維奇宮(Grasalkovičov palác),建於1760年,屬於瑪麗亞泰瑞莎女王的摯友,匈牙利貴族格拉蘇爾科維奇伯爵(Grassalkovich Antal)所有。兩百餘年來幾經易手,於1996年成為新獨立的斯洛伐克共和國總統府。

匈牙利烤豬排、牛肉湯加烤雞



布達佩斯一日四宴,除了Novotel飯店的早餐包肥之外,有一頓中式六菜一湯,以及兩頓匈牙利特色風味餐。歐美的團體中餐大都屬於「不提也罷」等級,便不提了罷。當地特色風味餐雖不見得美味,至少算是嚐鮮。大老遠跑到國外,我寧願冒險嘗試沒吃過的東西,也不要吃風味大異(且不說廚藝)的所謂中餐。只是跟團總是少不了,嗯哼。

布拉提斯拉瓦城堡



午後走了一段回頭路,由布達佩斯移動到布拉提斯拉瓦,斯洛伐克首都。斯洛伐克在21世紀之前千年之久,與匈牙利、奧地利和捷克等鄰國密不可分,地理位置也極為接近。布拉提斯拉瓦與奧地利首都維也納相隔60公里,是歐洲距離最近的兩國首都,僅次於有如連體嬰的梵諦岡羅馬。市界便是邊界,同時與匈牙利、奧地利接壤,在世界各國當中,也算少見。

多瑙河畔聖坦德 (Szentendre)


估狗地圖上叫做「聖安德烈」,但旅行社和網路大都稱為聖坦德。鎮名出自中世紀拉丁語Sankt Andrae,Szentendre是匈牙利語發音。位於多瑙河畔,距布達佩斯約莫半小時車程,上世紀是藝術家聚居的風情小鎮。世紀末人口暴增,以多民族混居特色成為觀光勝地。

陽明山走春


過年那幾天,台北難得萬徑人蹤滅,上陽明山舒展筋骨、吃館子兼泡個小湯。雖說很遺憾地沒看見幾朵花,卻是天青氣爽,稍微運動了一下。其實所經之處,無非前山公園大屯瀑布小隱潭,全是過去發表過的,照片剔除重複便剩不了幾張,只能說比較一下幾年之間有何變化罷啦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