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8年7月23日 星期一

姨捨梯田‧長樂寺


姨捨駅位於長野盆地南端偏西的冠着山中,JR東日本篠ノ井線上,標高551米,蠻特別的一個小站。趣味之處有三:其一是位於篠ノ井線分支,一條盲腸型的折返線,進出站同一方向,須以之字形倒退嚕進出主線。其二是面向長野盆地,居高臨下視野奇佳,入選「日本三大車窗」,又名列「日本夜景遺産」;月台上的座椅方向朝外,專供旅客賞景之用。其三是車站下方的梯田,名列「日本梯田百選」,尤以長樂寺所有的四十八枚田最著,更以賞月名所為人所知。


有這麼多特點的地方,又在行進路線上,不走一趟好像說不過去。然而需要倒退嚕的小站,快車不停,行程安排有點費思量。本來順向應該先到長野市,再到姨捨,然後經塩尻到諏訪。但是長野到諏訪,快車一小時出頭,慢車近兩小時半,加上等候,就天長地久了。最後決定起個大早,搭新幹線到長野,轉普通車先到姨捨,一小時後再搭回頭車到長野,兩小時逛完善光寺,才搭快車去諏訪。主因長野-姨捨間車程不到半小時,回頭搭快車也划算。

只是天有不測風雲,颱風一路北上,今天開始影響關東信越地區。一早起床烏雲密佈,只能期盼別太早下雨刮風。所幸到姨捨一路順利,雖然照片有點陰沈,看梯田的時間季節也不大合適,景色不如輕井澤遠甚。然而地方雖小,卻有故事可說,不妨邊看邊聽。

姨捨地名由來有幾種說法,個人覺得較有意思的,是源自民間的「姥捨傳說」,亦即因地方貧困,將高齡老者棄置山林以節省糧食。1983年電影「楢山節考」及其同名小說,也是採自類似民間故事,背景正是信州,也就是今日長野縣。「楢山節考」講一個深山寒村糧食匱乏,年滿70長者須由家人送往山神懷抱,任其自生自滅。69歲的母親玲子身體硬朗,為了怕兒子到時捨不得,不惜撞斷自己牙齒以示老邁。只是兒子終究捨不得,劇情便在親情羈絆與寒村百態間推展。電影當年獲坎城影展金棕櫚獎,個人也覺得十分感動,值得一看。


平日遊客不多,大都為賞景而來


長野盆地川中島

山下河流名為千曲川,與遠處犀川合流處的三角地帶,稱為川中島。日本戰國時代甲斐國大名武田信玄,與越後國大名上杉謙信,十二年間在此五度交戰,統稱「川中島之戰」。其中以1561年「八幡原之戰」戰況最為激烈,雙方均有數千人陣亡,戰後各自宣布勝利。武田家折損信玄之弟信繁等多名大將,帳面上吃了虧;然而上杉家無功而返,戰略則未居上風。


月台上朝外看的座椅


觀景台


盆地西面山峰



千曲川近景



東面山群


左邊是姨捨駅,右下是篠ノ井本線


姨捨駅月台



JR列車停靠






往塩尻方面列車靠對面月台,這邊則是往長野市


姨捨駅門面


小徑穿越鐵道,往姨捨公園、長樂寺


回首姨捨駅


再看篠ノ井本線與姨捨駅


山路迂迴



小規模梯田


長樂寺停車場



據說長樂寺有很多俳聖松尾芭蕉的詩碑,連看幾個都不是,也就懶得一一分辨了






觀音堂,右邊階梯通往賞景的姨石




姨石乃天然賞景平台,有警示牌要大家走路小心




長樂寺紅葉


川中島善光寺平,緬懷古戰場。往下也是一片梯田



聞名的四十八枚田

此地乃姨捨梯田之最,有所謂「田毎の月」(每層梯田都倒映月光)美景。長樂寺內也有多間以「月見」為名的設施,可見賞月、夜景果然是本地名勝。只是匆匆路過,只能心嚮往之啦!





天氣好的話,大約可直見長野市區


上、下:長樂寺本堂



這一大塊便是適才登高賞景的姨石








觀音堂


山門旁的月見堂


山門,月見堂前碑文曰「芭蕉翁面影塚」


又一排詩碑


面向本堂,一群人後方是月見殿


江戶時代的姨捨十三景,「桂の木」是其中之一




上左、下:姨捨十三景的「寶池」



看不完的詩碑



往回走山路陡峭,爬得汗流浹背







姨捨駅


左邊是篠ノ井本線,前方不遠便是倒退嚕交會處

折返倒退嚕的情形大抵如此:不停靠本站的列車,由本線快速通過;停靠者,塩尻方面可直接進出,長野方面則要先越過交會點再倒退。像本人自長野來回,前後就嚕了兩次。


右下是篠ノ井本線,有平交道穿越


跨越支線的便道


拜拜!

 




《以下留言與回覆,來自 聯網

01.  taiwanmickey  2018/07/23 20:27

上回大老闆也去了一回這裡 正好奇 沒想到就有格友前往 感謝介紹

格主於 2018/07/24 08:36回覆

我來這兒時機稍差,颱風前天色正陰沈。大太陽天稻穀豐滿,或逢滿月,風景應該更美。


02.  taiwanmickey  2018/07/23 20:29

對了 猶山節考 當年還是小朋友的時候竟然就看過 沒記錯的話 這部還榮獲坎城影展首獎

格主於 2018/07/24 08:32回覆

影展我不熟,「金棕櫚獎」應該是首獎吧大笑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