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1年12月27日 星期二

銀杏熊本城



這趟九州之旅因故延期,直到十二月中旬始得成行。幸運的是等到Kitty彩繪機開航福岡,遺憾的則是紅葉季已至尾聲,加上出發前寒流來襲,大都乾枯掉落。熊本城著名的大銀杏樹雖然一片金黃,卻也泰半凋零。

2011年12月21日 星期三

前進九州──Hello Kitty彩繪機



雖非刻意,但重新妝點上路的無嘴貓客機,確實為小傢伙的這趟週末小旅行,增添幾分期待。從行李櫃檯開始,由機身到內裝,甚至登機證上,都少不了Kitty的身影。咱們眼睛發亮的小妮子,一路上不住地喊:「好可愛唷!」,神經兮兮地

2011年12月10日 星期六

UDN Blog 迴響集錦 ─ 2011

  

+1

我也不喜歡把寵物弄得那麼花枝招展;倘若是我的寵物,絕不會這樣做。

2011年11月26日 星期六

大安森林公園



這陣子忙東忙西,沒什麼材料可寫。想起一些隨手丟到Facebook的照片,乾脆搬出來晾晾。雖說台北自家門口,不像外出旅遊;好歹風景還過得去,將就看看罷。

這批是中秋雙十之間某日,偶然經過久違的大安森林公園,進去試試長砲機的身手。

2011年10月16日 星期日

基隆和平島公園



距離上次到和平島,已經有十年之久。早上到基隆辦點事,中午還要趕回台北。事情辦完,有一個多小時空檔,遠處去不成,於是想到近在咫尺的和平島。

沒想到大門深鎖,竟然在整修中。然而大門口停著十幾台車,難道成了臨時停車場?Jill眼尖,發現公園中人影晃動,有個小門是開的。既然都近在眼前,過門不入未免無趣,於是下車一探究竟。

2011年9月24日 星期六

阿里山夜未眠



偶然聽人提起這種玩法,就是由台北搭夜車上阿里山觀日出,天亮之後四處趴趴走,午後集合班師回朝。一天一夜,免住宿免睡眠,故稱阿里山夜未眠。乍聽之下以為是什麼新鮮玩意兒,聽完才曉得,咱夫妻倆十幾年前就開過洋葷啦。

2011年8月29日 星期一

二本松‧丸田砲台



兩小久未放風,趁端午佳節全家出遊,到嚮往已久的雪見遊憩區踏青。雖名曰雪見,但灼人烈日之下,顯然也變不出雪來。就當是首發探路囉。

2011年8月24日 星期三

飛驒高山補遺



那幾日行程,多在號稱「日本阿爾卑斯」的飛驒高山地區穿梭來回。十一月中下旬,中高海拔紅葉俱已謝落。剛好離開上高地,轉往白樺湖當晚又逢大雪,遊覽車上便可見雪片紛飛;次日往立山途中仍是一片陰霾,直到黑部大壩才放晴。沿途在車上拍攝的照片,多半昏暗不清,先前寫遊記時大都捨棄,然而經過一番後製修整,倒也有幾張可觀,且拿出來獻醜。

東瀛紅葉補遺



去秋遊日本黑部立山,適逢紅葉季,風景美不勝收,光在遊覽車上,就朝窗外拍了幾百張。可惜因角度、速度、光線等因素,拍得好的幾乎沒有,只能權充紀念。想用軟體加以剪裁修補, 又嫌手續麻煩,一直懶得動工。轉眼一年將屆,紅葉季再臨,義大利遊記的整理也告一段落,好像沒有什麼拖延的理由。說做就做,便從今天開始。

2011年7月23日 星期六

西斯汀禮拜堂 (Cappella Sistina)



謬斯廳 Sala delle Muse

梵諦岡博物館的精彩收藏太多,上圖中殘缺的「英雄軀幹 Torso del Belvedere」是其中之一。相傳是西元前一世紀來自希臘的作品,十五世紀出土時只剩軀幹。過去認為是赫丘力士戰鬥的英姿,近代學者則另有見地。重要的是,它粗獷的肌理和細膩的解剖學運用,令青年米開朗基羅大為嘆服,後來的作品大量運用這類技法,成為文藝復興的主流之一。

2011年7月16日 星期六

雪見遊憩區



丸田砲台走上一遭,大約一個小時,林道上的車輛就多了起來。隨後經過國家公園界碑,風景也是絕佳。可惜拍照的人太多,取不到乾淨的畫面,草草離去。

2011年6月26日 星期日

九天穹頂萬神殿(Pantheon)



萬神殿(Pantheon)是古羅馬代表建築之一,始建於共和國末期,紀念屋大維戰勝安東尼克麗奧帕特拉。一度遭焚燬,西元二世紀時,哈德良皇帝下令重建,遂有今日規模。特色之一,是門口十六根巨柱組成的柱廊;更值得注意的,則是大廳上方,直徑與高度均達43.3米的穹頂。自建成以來,千餘年間保持世界最大紀錄,直到1436年,才被翡冷翠聖母百花大教堂的穹頂打破。

2011年6月25日 星期六

國王躍馬忠烈祠(Vittoriano)



與艾曼紐二世國王陛下的每日一會又到了。畢竟是首都,規模還特別宏大。這座特大號紀念堂(Vittoriano)供奉的,正是完成義大利統一的維克多‧艾曼紐二世國王本人。他老人家如影隨形的躍馬銅像,便矗立在正中央。由Giuseppe Sacconi於1895設計,1911年由艾曼紐三世為國王雕像與紀念碑揭幕,整體建築則直到1935年才完工。高70米,加上屋頂戰車,達到81米,乃是義大利國家主義鼎盛時期的新古典風格鉅作。

2011年6月21日 星期二

UDN Blog 迴響集錦 ─ B

   

好懷念的救國團活動,那是當年唯一負擔得起的旅遊行程,結交不少好朋友,現在也都星散了。

2011年6月12日 星期日

回應:走入山中美景~ 扇平山莊

二十多年前去過一次,變化真大。

當時要辦甲種入山證,公司具保。扇平山莊是簡單日式平房,大夥兒擠通鋪;那批去了二、三十人,睡覺連翻身都難,比當兵的營房還擠。

2011年6月3日 星期五

傭兵涼廊鳴鼙鼓(Loggia della Signoria)



傭兵涼廊(Loggia dei Lanzi,或較正式的Loggia della Signoria)以曾有雇傭兵護衛隊駐紮得名,最早的用途類似舞台或司令台,供舉行儀式、發表演說、公開聚會等。烏菲茲完工後,美迪奇將涼廊屋頂改建成居高臨下的觀禮台,供閱兵或觀賞廣場上的表演。現在則是雕塑藝術的露天展示空間。

2011年5月14日 星期六

藝文薈萃領主宮(Palazzo della Signoria)



講到佛羅倫斯歷史,便不能不提美迪奇家族(Medici)。雖然名為共和國,由十三至十七世紀,長達五百年期間,佛羅倫斯政治幾乎由美迪奇家族壟斷。以羊毛貿易起家,跨足銀行業的美迪奇富甲一方,在執政團舉足輕重,以領主之姿掌控佛羅倫斯三百年,短暫遭放逐,復辟後受冊封為公爵,統領托斯卡納,直到兩百年後絕嗣。家族中曾出過四任教宗、兩位法國王后,與各國王室諸侯聯姻,人脈四通八達。

但丁故居譜神曲 (Casa di Dante)



在佛羅倫斯歷史中心的狹小街巷中拐幾個彎,來到著名義大利詩人但丁的出生地,現今稱為「但丁故居 Casa di Dante」博物館。但丁出身寒微,出生時間地點其實並沒有準確記載,而是後人根據其作品字裡行間留下的線索推敲所得。但丁曾自述年少時在對街的教堂,遇見初戀情人Beatrice Portinari,心頭小鹿亂撞的情景。這場單相思並沒有結果,不過 Beatrice 從此成為但丁作品中的重要人物和純潔象徵,譬如在鉅作「神曲 Divina Commedia」中,引領他進入天堂。

威靈赫赫天使堡(Castel Sant'Angelo)



晚間有自費的古蹟夜遊,雖然許多景點與次日重複,但日夜之美各自不同,既然大老遠都到歐洲來了,何苦窩在旅館看電視,於是多數團員都報名參加。

西班牙階破船泉 (Piazza di Spagna)



經過一日奔波,終於在日暮時分,抵達這次義大利之行的最後景點:西班牙台階。這名字來得有趣,典型的移花接木張冠李戴。台階連繫山下的西班牙廣場和山上天主聖三教堂,原由法國捐資建造。廣場和台階本來沒有名稱,因為西班牙使館就在廣場旁邊,羅馬人出於方便,就「西班牙、西班牙」地叫了幾世紀。初聞其名者,大概都會以為西班牙人曾經出過什麼力氣。

威鎮寰宇圖拉真 (Foro di Traiano)



圖拉真廣場位於忠烈祠古羅馬廣場對街,是西元二世紀初,為宣揚羅馬皇帝圖拉真的戰功所建。圖拉真是第一位出身外省(義大利以外)的皇帝,在位時重拾共和時期的擴張政策,向東擊敗安息(Parthia),向西發動兩次達西亞戰爭,將北界推進到多瑙河畔;東起兩河流域,西至英格蘭北境,為帝國版圖極盛時期。廣場及矗立其間的圖拉真柱,便是達西亞戰爭勝利之後,元老院為其慶功祝賀的產物。

聖彼得大教堂 (Basilica di San Pietro)



米開朗基羅接手世界最大教堂的建築工作時,已經足足七十歲,剛完成後世評價極高而當代毀譽參半的鉅作「最後審判」(見「西斯汀禮拜堂」)。以當時工程技術,他深知自己看不到完工的一天,遂以遲暮之年,全力完成設計圖。聖彼得大教堂自1506年儒略二世在位時期破土,卻因教廷紊亂引發宗教改革,進而招致羅馬大劫(見「威靈赫赫天使堡」)破壞;1546年米開朗基羅接手復建,又經八十年數代建築師才竣工。雖然未能在米開朗基羅手上完成,但後代建築師只作細部修整,基本設計仍然遵照其藍圖,因此世人多歸功於米氏。

海神噴泉特萊維 (Fontana di Trevi)



儘管有些導覽書以海神噴泉稱之,但以海神為題的噴泉,光在羅馬就不只一座,以此為名有失準確,還是依當地習慣,稱「特萊維噴泉 Fontana di Trevi」較好。特萊維並非人名,而是三條道路交匯的意思。此地也是古羅馬高架水道橋Aqua Virgo(處女橋)的終點,曾經是重要的供水管道。

梵諦崗博物館 (Musei Vaticani)



Musei Vaticani,是個難以下筆的地方。一方面,她是世界最大博物館之一,蒐羅兩千年來呈獻給基督教會的藝術品,多得數都數不完;另一方面,由於到訪當日上午適逢宗教活動,團客大都改在下午參觀,人潮澎湃,半點稍作停留駐足細看的機會都沒有,一路推擠到出口,枉費導遊全程講解,大多如馬耳東風飄散。

戰士浴血鬥獸場 (Colosseo)



提到羅馬,必定會聯想到的古蹟,雄偉壯觀的圓形競技場可說無出其右。八十個出入口,可容納五萬觀眾的龐然大物,為羅馬帝國首都市民帶來無限歡樂。看過十年前電影「神鬼戰士 Gladiator」和這一年多來紅透半邊天的影集「浴血戰士(斯巴達克斯)」,大致可以瞭解這種運動刺激何在。不同的是,古代在場中互搏而死,或被野獸吃掉的人們,下了場卻不會活轉回來。屍首倘若沒有獅子可餵,大概就直接扔進台伯河。

共和廣場仙女泉(Piazza della Repubblica)



共和國廣場(Piazza della Repubblica)日夜各走一遭。晚上為的是拍夜景,白天則是前往羅馬三越血拼。

廣場呈半圓形,圓周上有樓宇兩翼環抱,直線那面是天使與殉教者聖母大殿(Santa Maria degli Angeli e dei Martiri),中心則是仙女噴泉(Acqua Pia Antica Marcia)

聖母百花大教堂(Cattedrale di Santa Maria del Fiore)



聖若望洗禮堂的「天堂之門」,正對著翡冷翠主教座堂──聖母百花大教堂(Cattedrale di Santa Maria del Fiore),以及旁邊的喬托鐘塔。三者構成當地宗教中心,合稱「大教堂廣場」(Piazza del Duomo),屬於佛羅倫斯歷史中心的一部份,於1982年列入世界遺產。

歐洲之星通羅馬 (Eurostar Italia)



在翡冷翠歷史中心走上大半天路,終於到了告別時刻。旅行社安排日暮時分搭歐洲之星特快車赴羅馬,確是一項巧思。這段路拉車要四、五個小時,半天就報銷了,搭高鐵只要一個半小時。行李由遊覽車先行運到羅馬,在火車站會合;空手的遊客便可在翡冷翠古意盎然的大街悠閒漫步

美術殿堂烏菲濟(Uffizi)


翡冷翠歷史中心最後一程兵分二路,有心浸淫繪畫之美的,跟當地導遊上烏菲茲美術館;其他人隨領隊赴名品店血拼。自小到大,最差的一門功課就是美術,本來有點想逃之夭夭;轉念一想,血拼更加無趣,還是乖乖看圖畫好了

魅影蟄伏翡冷翠(Hannibal in Firenze)


翡冷翠另一個耳熟能詳的名字,叫做佛羅倫斯。同一個地方,只不過翡冷翠(Firenze)是現代義語發音,而佛羅倫斯(Florence)則是英語讀法,二者都源自古拉丁名Florentia。兩千年前凱撒班師解甲,為戰士在阿諾河谷覓地開墾,依花與春天女神Flora命名,期許繁榮興旺。中世紀佛羅倫斯城邦成為一方之霸,貿易網絡遍布全歐,大名遠播。各地商人按自己口音稱呼這座城市,遂有各式各樣讀法。近代拉丁語式微,Florence隨英語系國家勢力傳遍全球,在義大利本土則幾經方言演變,成為今天的Firenze。

陳年酒醋成佳釀 (Aceto balsamico Modena)



一早離開曲折離奇的威尼斯本島飯店,告別聖馬可廣場、教堂、鐘樓,走出城門,向艾曼紐爺爺致敬,登船駛向大陸,與遊覽車會合,開始兩萬五千里長征,南下直奔翡冷翠。途中除了午晚餐,一處血拼茉兒之外,就這處紅酒醋莊值得一提。

2011年4月26日 星期二

船歌嬝繞貢多拉 (Gondola)



既然來到威尼斯,便得來一趟貢多拉之旅,才算不虛此行。團客嚐鮮行程約半小時,由聖馬可廣場後方碼頭出發,穿梭於狹窄的水道,不時和對面或橫向來船交錯。這時就得看船老大搖櫓的本事。

2011年4月24日 星期日

教堂鐘聲聖馬可(Basilica di San Marco)



以海水做為天然屏障的威尼斯,不像多數古城需要城牆的保護,聖馬可廣場入口的兩根石柱,便是形式上的城門,用以迎接貴賓。柱頭上是聖馬可飛獅和聖狄奧多雕像,都是威尼斯的守護神。

2011年4月5日 星期二

五彩玻璃穆拉諾 (Murano)



穆拉諾島位於威尼斯本島北方,原本人口不多;13世紀時為防火災,將本島玻璃工廠悉數遷往穆拉諾,此後數世紀成為玻璃工業中心。初到威尼斯的觀光客(就是俺啦)多會安排到此一遊。

2011年4月2日 星期六

領主廣場但丁像 (Piazza Dante)



領主廣場,有人用大白話譯成「統治者廣場」,意思再明白也沒有,就是當地政治中心。因廣場中央的但丁雕像,又稱為但丁廣場。生於佛羅倫斯的但丁,被譽為文藝復興的開拓者,現代義大利語之父,西方最偉大詩人之一。然而因得罪當道遭放逐,終生未能返鄉。維洛那是但丁晚年客居的幾座城市之一,雕像則是1865年為紀念但丁六百歲誔辰所鑄。

環遊水都威尼斯 (Venezia)



前一晚趕到威尼斯門口打尖,預備一早登島。由於行程安排在威尼斯本島住一宿,領隊特別要求輕裝上路。因為遊覽車只送到碼頭,此後一整天的交通工具,除了船隻,就是兩條腿。大件行李拖拉不便,只能留在車上,當一天背包客。

2011年3月20日 星期日

百草集市聖母泉 (Piazza delle Erbe)



告別茱莉葉,轉向附近的古蹟群,概略分佈在毗鄰的百草廣場領主廣場之間。由於數量太多,趕場又急,有限的腦容量根本記不住,只能靠濫拍照片事後翻查比對。接下來這兩篇純粹是報導文學,你若感覺像在抄書,很抱歉,差不多就是

2011年3月5日 星期六

樓台定情茱莉葉 (Casa di Giulietta)



話說從競技場出來,眾人四散血拼,我帶兩小前去競技場前Bra廣場閒晃。這名字乍聽之下,以為是賣衣服的,原來卻是本地方言Braida的簡寫,意為「開闊地」,曾經是練兵的操場。可不是嘛,廣場中央,偉大的義大利國父、艾曼紐爺爺國王陛下雄姿英發,又和大家見面啦

2011年3月2日 星期三

碧血黃沙競技場 (Arena di Verona)



競技場,或稱鬥獸場,是古羅馬人的娛樂中心。兩個中文譯名都不太準確,前者甚至有過於美化之嫌。過去一年來紅透半邊天的影集「斯巴達克斯」,具體描繪當年情境。羅馬人把受過格鬥訓練的奴隸扔進場子,進行人與人、或人與獸的搏鬥,至死方休。影集副題「碧血黃沙」,道盡場中爭鬥的慘酷激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