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3年3月28日 星期四

伏爾加莊園(上篇)



位於哈爾濱香坊區,這座深具俄羅斯風情的莊園,距市中心約三、四十分鐘車程,算是緊湊行程中,盤桓較久的景點。佔地約六十萬米平方,排了兩個多鐘點,卻只能說大致瀏覽。特色是俄羅斯樣式的復古建築,有意將上世紀初以來,俄羅斯人在哈爾濱建造、卻為種種因素未能保存的著名建物復原。例如園區內最為高大的聖尼古拉教堂,文革期間被紅衛兵拆毀付之一炬,也延攬俄國建築師在園內重建,成為地標之一。教堂和普希金沙龍都做為展示館,有專屬導覽員,將另為文介紹。

聖尼古拉教堂



教堂始建於1899年,由修築中東鐵路的俄羅斯人引進,得到沙皇當局支持,聘請俄國著名教會建築師設計,並邀請知名畫家繪製聖母像及壁畫。教堂內的宗教聖物,包括大鐘都直接由莫斯科運來,顯示沙俄對此地的重視。教會屬俄羅斯正教,當時號稱遠東第一正教堂。當地人管它叫「喇嘛台」,原址仍有這個地名。採用俄式木結構帳篷頂,希臘十字八角形佈局,前後五顆洋蔥頭上矗立著東正教十字架,錯落有致,和諧優美。

普希金沙龍



位於伏爾加莊園內,聖尼古拉教堂旁,普希金沙龍是園區專供藝文展覽的場所。建築本身是十九世紀俄羅斯風格,門前普希金本人的雕像,也呼應那個俄國浪漫主義文學奠基的時代。

2013年3月16日 星期六

哈爾濱龍塔‧百年火車頭


龍塔並非上圖中的水塔。本文介紹的兩個景點,地理位置相距約莫兩三公里,時間跨度則將近一個世紀。前者是西元兩千年建成的黑龍江省廣播電視塔,後者則是二十世紀初,由哈爾濱車輛廠生產製造、號稱中國第一代的蒸汽火車頭。

2013年3月10日 星期日

阿列克謝耶夫教堂


看名字就知道,這座教堂跟俄國人一定脫不了干係。廿世紀初日俄戰爭後,沙俄部隊的隨軍教堂輾轉遷徙到哈爾濱阿列克謝耶夫卡村,因而得名。1921年遷至現址,起先是木造,1935年在原教堂邊起造現今的磚石結構大教堂,木教堂改為東正教神品學校。兩座教堂長期並存,直到兩千年因街廓改造而將木教堂拆除。

果戈里大街



果戈里大街是廿世紀初,因修築中東鐵路,俄羅斯商號聚集而逐漸形成的交通要道。果戈里是十九世紀俄國最重要的小說、劇作家之一,以之為名,反映當時俄羅斯居民為主的社會型態。後來隨政權更迭數度改名,1958~2003年間稱為「奮鬥路」,隨街廓改造、還原歷史風情而改稱今名。

2013年3月9日 星期六

斯大林公園、防洪紀念塔



斯大林公園隔松花江與太陽島公園相望,原名江畔公園,顧名思義,便是沿江畔設置、1750米的狹長綠地,跟台灣常見的河濱公園同樣意思。除了林蔭綠地以外,還以雕塑和俄羅斯風情建築著稱;公園中段,也就是中央大街北端,則是紀念1957年抗洪勝利的防洪紀念塔;洪水的源頭,便是流域遍佈東三省的松花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