奧羽本線終點站,青森駅出門便是港口。限於時間,活動範圍大抵在車站週邊三百米內,包括睡魔之家博物館、A-Factory以及物產館等。
睡魔之家(ねぶたの家 ワ・ラッセ )
青森睡魔祭(青森ねぶた祭)每年在8月2~7日間舉辦。若不是專程或恰巧路過,莫非就看不到了呢?睡魔之家可以避免遺憾。館內介紹睡魔祭的歷史,用影片和現場表演,讓遊客感受祭典盛況(當然,沒有那麼多熱鬧觀眾),並親身體驗祭典活動(敲大鼓、紮燈籠等)。大廳還有祭典中出場的大型睡魔燈籠,以及表現製作者個性的睡魔臉。
關於睡魔祭的起源,有幾個說法。從民俗觀點,有云係結合古蝦夷習俗、來自中國的七夕節,以及佛教的盂蘭盆節而成的祭典,目的是將穢物(孤魂野鬼、疾病等)送入大海,保佑生民百姓。
故事比較好聽的,則與八世紀時蝦夷征伐有關。蝦夷是日本古民族之一,根據地在今東北、北海道一帶。和族向東擴張,免不了與之衝突。據說首任征夷大将軍坂上田村麻呂與蝦夷作戰,使用燈籠、笛、太鼓等麻痺對手,取得重大勝利,虜獲敵首悪路王阿弖流爲(アテルイ)還京。前段說明祭典中巨大燈籠、笛、太鼓的由來,後段比較血腥,則解釋祭典中踊舞的用意。話說阿弖流爲在京師斬首示眾,其親族部下則在家鄉被迫自掘墳墓活埋。為免這些人從陰間跑出來作怪,官軍命成為奴隸的蝦夷俘虜在墳上覆土、跳舞夯實。此所以在稱為「根蓋」的活動中,舞者要一邊扛著坂上田村麻呂的巨像,一邊重踩地面。
征夷大将軍即後世幕府將軍的正式官銜,「夷」便是蝦夷,最初只是因應任務所需的臨時官職。蝦夷人一度足與和族抗衡,失敗後持續萎縮,最終只留存在傳說裡。有云北海道原住民愛努人是蝦夷後裔,若屬實,則今日不足三萬人。然而DNA調查結果,不足以支持傳統說法,如此蝦夷人或許已經真的滅絕了。
睡魔祭的燈籠多以神佛或日本、中國的傳說、歷史人物為題材,其製作者稱為睡魔師,有幾個主要流派和個別素人。圖片中睡魔臉下方的名字屬於作者,並非人物,雖則頗有些古意。或許是藝名也說不定。
青森灣大橋(青森ベイブリッジ)
1994年完工,全長1219米的斜張橋,供青森港貨物運輸用。青森市最長橋樑,青森縣第二,僅次於八戸大橋。由於長期以來路面結凍造成困擾,2002年起,以埋設海水管線方式加強融雪,雖因預算問題未能全線實施,卻也大量減少事故發生。
A-Factory,紀念品店
青森県観光物産館 アスパム
不難注意到,上述幾個建築物,包括大橋、物産館、紀念品店,外型或名稱都和字母A有關。原來是「青森(Aomori)」的英文首字母,算是建構形象吧!
青森駅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