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2年4月28日 星期六

北京城門九丈九



自元代定都以來,北京城的規劃,就以貫穿紫禁城一條南北向的「北京中軸線」為準,呈東西對稱格局。本文中的城門(包括鐘、鼓樓)都位於中軸線上,自南而北分別是:永定門(上圖)、正陽門、天安門、端門、午門、太和門、神武門、鼓樓和鐘樓。

城牆則以紫禁城為中心,環環相套。紫禁城外有皇城,為皇親國戚所居。再外一圈稱內城,清代為滿八旗所在。更外是外城,屬漢人百姓居住。民國以後,北京城門、牆幾經戰亂破壞,尤以文革前後中蘇關係緊張,破四舊建地鐵以為戰爭準備,拆除最為徹底。現代北京都市規劃,亦不脫傳統格局。由二環六環,幾條環狀快速道路,以舊城區為核心層層疊套,其中二環,基本便是沿著原北京外城城牆興建。

改革後倖存的城門獲重點文物保護,甚至已毀的城門,如永定門,位於外城南垣正中,於2004~5年間依古制重建。

正陽門箭樓
正陽門城樓

正陽門位於北京內城南垣正中,箭樓燬於1900年拳亂,城樓燬於同年八國聯軍,兩座城門都是後來重建。正陽門原是一座瓮城,箭樓在外,城樓在內,中間以城牆圍成桶狀。萬一敵軍攻破城門,被阻滯於瓮底,正好甕中抓鱉。如今瓮城城牆已全部拆除。



天安門,故宮南端,明清兩代皇城正門。門前隔長安大街,即著名的天安門廣場。廣場週圍有好幾座著名建築,容後再敘。做為皇城正門,國家或皇室的大事及儀式在此舉行,包括頒布重要詔書、皇帝大婚、出征祭旗、秋決提審、殿試三甲等,至宣統退位以及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大典。天安門亦為共和國國徽正中的圖案。做為政治中樞,也是示威抗議的重要場所,民國以後,有「五四」、「五卅」等;中共建政後最著名者,則有1989年的「六四事件」。



端門居天安門與午門之間,明清皇帝上朝,百官跪於門外,待皇帝召見,才起身快跑前進。



午門紫禁城的正門,牆內便是皇帝老爺居家辦公之處。特別之處,在兩翼向前環抱的廊廡,俗稱「雁翅樓」。雖然同有五個門洞,和天安門、端門不同的是,正中有南向三門,兩側廊廡各有東西向的掖門,稱「明三暗五」。日常功能是頒布詔書、陳設儀仗。至於所謂「推出午門斬首」,卻非在午門外行刑。皇帝老爺的意思,只是「這廝髒血沒的污了我家地皮,滾出去!」,別死在皇帝家裡,實際仍得押赴刑場。清代刑場在宣武門(死門)外的菜市口。



太和門有七門,門後即為太和殿,皇帝的辦公廳。大臣們氣喘吁吁跑到這裡已經幾百公尺,難怪見到皇帝得仆倒一地。門前內金水河上有五座漢白玉石橋,稱金水橋。台北中正紀念堂參考故宮設計,正殿及兩廳院的台階欄柱,與太和殿極其神似,由此即可見端倪。



神武門。紫禁城北門,故宮博物院正門。原名玄武門,避康熙諱「玄燁」改今名。門外有景山公園,即明思宗崇禎帝朱由檢上吊的煤山。


鼓樓

鐘鼓樓位於皇城北、現已不存的地安門外,北京中軸線的北端,古代京城報時基準,合稱「暮鼓晨鐘」,因時計進步普及而停用。鼓樓原有主鼓一副鼓廿四,現僅存主鼓,直徑一米七一,一個大人高。鼓面刀痕斑斑,傳說是八國聯軍亂兵所砍。鐘樓,在鼓樓北百餘公尺,最後重建於清乾隆年間,大鐘則是明永樂年間所製,高七公尺有餘,號稱鐘王。兩樓均高達47~48公尺,是古代北京城最高建築。


鐘樓

除紫禁城外,其餘各門、樓不在行程中,路過隨拍,車行顛頗,取景角度不算太好,將就看看

 


原發表於Jeff & Jill的窩,2012/04/28 17:30:34


《以下留言與回覆,來自 聯網

01. Rinka  2012/05/07 08:06

有~
按讚! 大笑

格主於 2012/05/07 08:45回覆

謝謝!Fox恭喜恭喜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