增修圖文,改以莎士比亞環形劇場 (Shakespeare's Globe) 破題。這是考據後重建的仿莎翁時代劇場。船上耳聽導覽,轉頭急忙按下快門,加上天色陰沈,拍得很爛。幸虧現在有所謂LOMO風,暗角色偏都算格調,真是手殘的救贖。
其次是泰特現代藝術館(Tate Museum Of Modern Art)。本來是泰晤士河邊廢棄的發電廠,整修後成為現代藝術中心。和莎翁劇場一樣,也在船上拍攝,相隔不過幾分鐘,條件一樣差,只好LOMO一下
耀眼的千禧橋Millennium Bridge,曾經是眾人引領期待的焦點,但開幕三天就被迫關閉,成為英國千禧年計畫的兩大失敗之一(另一個是千禧巨蛋Millennium Dome).不過初期的失敗卻引導工程師重新審視工程設計上「人」的因素,從另一個角度看,也算是貢獻不小.
位於格林威治附近的千禧巨蛋Millennium Dome
在不影響景觀、水流、船舶通行等諸多限制下,專供行人的千禧橋採用了相當新穎大膽的設計.總長325米,只有兩個橋墩,最長跨距達144m.支撐則依靠橋面兩側的鋼索,所以實際上是座吊橋,只是吊索與橋面平行,目的是提供開濶的視野.當然吊橋難免搖晃,長跨距不可避免地加大振幅.設計之初經過精密計算,承載和振幅都足以支撐五千人同時上橋.
可是人算不如天算,開幕當天出現九萬人的人潮,等於隨時都有兩千人以上通行.這時不需要儀器,任何人都能感覺,晃得太厲害了.儀器測量也證明振幅超過預期,甚至可能有安全之虞,於是第三天起就緊急關閉.
研究後發現,原來的設計模型,將行人視為無組織的個體.雖然考慮了每個人走路時加諸橋體的力所造成的振動,但認為在一定的大數下(比方說,一千人),這些力會彼此抵消,而使振動能控制在某個水準以下.軍隊通過吊橋時,絕不齊步走,就是這個道理.殊不知人體的神經系統,有維持平衡的本能.當橋面向左斜時,身體會自動右傾以保持平衡.當若干人感應到某方向的傾斜,而採取一致的修正運動,那怕再怎麼輕微,會自然產生齊步走的效果,慢慢地所有人都受影響而逐漸跟上節奏,結果反而加大了振幅.
兩年後,在追加五百萬英鎊,佈設大量減振阻尼之下,問題獲得了解決.但問起妹夫要不要再去走一趟,他笑笑說,我瘋啦?那兩年間以限制人數的方式維持開放,妹夫是這時候去的.但他說,搖得還是很誇張.所以呢,這篇的標題,說的可不是倫敦橋.
補充:
- BBC的講解,關於事件始末,成因及解決方案.還有一小段搖晃的記錄片.
- 設計者Arup Group Ltd 的網站,說明更加仔細,對橋體結構有興趣者必看
- 千禧橋南岸有莎士比亞圓形劇場(美美的照片),係在四百年前原址附近重建,官網有最新的節目表.
- 千禧橋北岸是著名的聖保羅大教堂 (美美的照片)
聖保羅大教堂遠景 (上:來自維基百科,下:來自我的DV)
2015.10.12 舊地重遊全新圖文:
原發表於Jeff & Jill的窩,2006/04/30 00:51:07
《以下留言與回覆,來自 聯網》
01. Jeff & Jill 2006/04/30 13:02
沒走過
坐在船裡往上看,其實沒半點感覺.寫下這篇,全憑妹夫口述和蒐集來的資料.
不過如果不搖,走起來就沒意思了!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