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6年4月1日 星期六

倫敦眼 London Eye


人家頭一回到倫敦,總是從白金漢宮、大笨鐘、大英博物館等史蹟名勝開始.我妹夫不作此想,那些他自己都看膩了,好比台北人看故宮博物院一樣.倫敦眼(London Eye)才是他心中的驕傲,21 世紀的新地標,工藝的極致.

頂點標高135米,高於台北美麗華(95米)、和東京台場(115米),趕著千禧年熱潮面世的倫敦眼,是當今最高的摩天輪.雖說他們並不自認為是普通的摩天輪,主因除了超大的體積重量所需要克服的工程技術難題外,對稱為「膠囊(capsule)」的座艙,也引進了足以令英國人自豪的革命性全新設計.




一個「膠囊」可以容納25人,共計有32個日夜不停地迴轉.其中13號被取消,代之以33號,理由是顯而易見的.不同於傳統摩天輪的懸吊式座艙設計,「膠囊」以360度的環狀支撐,使座艙到達頂點時,視野完全不受障蔽.因此據說在晴天時,可以望見25公里外的景物.

繞行一周需時約30分鐘,速度很慢.「膠囊」密封且有空調,目的就是讓遊客能舒適地觀賞風景.事實上處於「膠囊」之中,完全不像傳統摩天輪會因風搖晃.你只是穩穩地、靜靜地昇上高空,將週遭景色飽覽無遺.在下不才,對倫敦的認識趕不上一張衛生紙.泰晤士河和對面的大笨鐘是認得的,順便認出了國會大廈,其他就一無所知了.但轉到頂點時正值落日西沉(9PM),蜿蜒的河流渲染紅霞,水面倒映金光,饒富古意的建築暗影漸沒,便知妹夫特意揀這時段前來,果然識途老馬.


基座附近有個小小紀念館,介紹倫敦眼建築的過程.原來巨輪本體是在泰晤士河面的駁船隊上平躺著組裝,完成後移入基座,再用鋼纜拉高豎起.拉到65度角時暫停一週,以便工程人員進行下一步組建,最後再一次拉到垂直定位.幾條巨大的纜繩,目前仍然在維繫著巨眼的平衡.總重達1700噸的倫敦眼,以這種方式騰空而起的過程,恐怕比半小時的遊程更加令人嘆為觀止.


當然,技術的競賽永無止境,上海(200米)和拉斯維加斯(170米)都將有更新更大的摩天輪問世,還不包括計畫中的其他地方.和台北的101大樓一樣,這頂世界第一的桂冠戴不了幾年.殆無疑問的是,這些醒目地標都成功化身為城市的代言人,而在未來若干年月,成為人們口耳傳頌的焦點.
 


原發表於Jeff & Jill的窩,2006/04/01 04:03:00


《以下留言與回覆,來自 聯網

01.    2006/04/15 04:16

擦身而過的倫敦眼
去了倫敦不下五次,但是總是沒去搭倫敦眼,上次本來已經要排隊買票了,沒想到有服務人員建議我早上再來搭,風景會比較美,結果,又錯過了一次機會,下一次…不知何時能到倫敦,唉…

02.  Jeff & Jill  2006/04/18 00:52

瑪汀妮

一定還有機會的.

我自己覺得,只要天氣晴朗,景色應該都不錯.如果不是票價太貴,倒想揀不同時段多坐兩遍.只是第二次到倫敦時,雲層低得快壓到鼻子,料想看不了多遠,就算了.



03.    2006/08/17 22:04

又擦身而過了
今年五月去英國,但是還是沒搭到,又擦身而過了…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