捷克境內,繼布拉格之後,造訪的第二座城市。卡羅維瓦利 (Karlovy Vary) 是著名溫泉鄉,療養生息之地,有大小溫泉三百餘座,所注入的泰普拉河(Teplá)因而成為熱水河。傳說本鎮由波希米亞王、神聖羅馬皇帝查理四世(布拉格查理大橋那位)所建。1350年他行軍至此,發現溫泉挺能療癒,泡起來很爽,搞了一些水療池(Spa),並在1370年賦予城市特權。城市的日耳曼語名稱Karlsbad,便是卡爾(查理)的溫泉之意。
後來醫生發現溫泉中的礦物質具備某些療效,到了十九世紀,演變為著名的療養地。許多名人前來養病,或者其實沒病,純屬休閒,繼而帶動繁榮,成為社交文化中心,今天仍然有許多名流別莊。一年一度的卡羅維瓦利國際影展,在中、東歐也頗具影響力。
由於大型車輛禁行市中心溫泉區,團客須在外圍停車場轉乘接駁車,到帝國水療中心(Imperial Spa,篇首及下圖)下車步行,沿泰普拉河走到歷史中心。沿途欣賞各色建築,品嚐溫泉水,看是否真能提神醒腦。至德弗乍克公園回頭,用過午餐後,啟程往下一站庫倫洛夫。遺憾的是,團員迷路延誤用餐,塞車又雪上加霜,抵達庫倫洛夫天色已晚,沒能進城堡一遊。此是後話,且略過不表。
帝國水療中心(Imperial Spa)。前方是接駁車
帝國水療中心於1895開幕,係奧匈帝國時期所謂偽文藝復興(Pseudo-Renaissance)建築代表作。後者是指整體模仿文藝復興風格,細部則結合其他當代流行元素。
帝國水療中心屋頂
隨處皆可休息
泰普拉河(Teplá)
卡羅維瓦利Pupp大飯店(Grand Hotel Pupp, Karlovy Vary)
導遊說上圖出現於「007皇家夜總會」片中,大約是龐德中毒那一幕前後。不過十年前的電影,除了「哦,哦」,什麼也想不起來。幸虧這個世界還有YouTube,下面影片把該片在卡羅維瓦利取景的鏡頭集中剪接,可以和實景對照。
電影中龐德來到巴爾幹半島的蒙特內哥羅(Montenegro),其實部份在卡羅維瓦利取景。上面影片末段提到的洛克特(Loket),距卡羅維瓦利不遠,也是個美麗的觀光小鎮,據說查理四世來到卡羅維瓦利之前,曾在當地駐紮設防。
左:又是泰普拉河,右:海報介紹「007皇家夜總會」與飯店的關係
前進歷史中心
市立劇院(City Theatre),1886年落成,開幕首演戲碼,是莫札特的費加洛婚禮
左:莫札特飯店(EA Hotel Mozart)
除了名字以外,莫札特飯店似乎跟那位神童音樂家沒什麼關聯。雖然導遊解說時聲稱莫札特住過,但網上並沒有查到相關資料,連飯店官網也沒有。倒是官網提到,同樣名字中間有個Wolfgang的歌德(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),的確在這裡住過。
Municipal Savings Bank
Karlovy Vary儲蓄銀行大樓,1906年開幕,1993年售出,由私人擁有,不對外開放。
聖瑪利亞教堂(Church of St. Mary Magdalene)
建於1737年的巴洛克式樣教堂,位於卡羅維瓦利溫泉區核心地帶。除了華麗外型,另有著名地下墓穴供參觀。
市場柱廊(Market Colonnade)及城塔(Castle Tower)
聖三一紀念柱(Holy Trinity Column)
如同歐洲其他城鎮,聖三一紀念柱彰顯市民感激天主恩澤,免於1713年大瘟疫(黑死病)侵襲。柱頂是聖三加冕於無染原罪聖母瑪麗亞,腳下圓球上纏繞的蛇代表罪惡;球旁有幾個小天使,基座上方則是三位寫出名字也不認識的主保聖人。
聖三一紀念柱旁的雕塑
雖然沒有解說,但蛇與水瓶,應該有以溫泉入藥行醫的意思。西方醫學常以阿斯克勒庇俄斯(Asclepius,希臘神話中的醫神)之杖為標誌,便是一條蛇纏繞在手杖之上。
溫泉柱廊外(Hot Spring Colonnade),冒蒸氣的泰普拉河
現代的溫泉柱廊是一棟玻璃帷幕建築,外表不太起眼,走進去的主因是上廁所。然而不曉得導遊有沒有提到,裡面有浴池和一注間歇泉,噴發時每分鐘水量可達兩千公升,反正沒看到。大廳中央有一座Hygieia雕像,係希臘神話中職司健康與衛生的女神,即下右圖。室內乏善可陳,走到戶外亂瞄,發現對面山頭有個看似碉堡的東西,用長砲打下,便是下左圖。
左:Lützow男爵的貓,右:Hygieia,希臘神話中職司健康與衛生的女神
拍照片的時候,並不知道柱頂是隻貓,只覺得不像人,卻莊而重之立了座塔,塔上更有柱。原來有個故事。
十九世紀擁有這座莊園的Lützow男爵,是卡羅維瓦利鎮上的大人物,出資合建一座查理四世紀念碑(也在莊園附近),卻對鎮議會所選的位置頗不滿意,又嫌碑體太過寒酸。為了抗議,他在自家莊園建了這座塔,塔頂豎一座貓像,把貓屁股對著鎮議會,表達蔑視之意。大概是說,老子給貓建的塔,都比你們的皇帝碑來得威風。
市場柱廊(Market Colonnade)及城塔(Castle Tower)
市場柱廊(綠頂白柱)當中,三注溫泉之一的查理四世泉,號稱當年治好查理四世四肢上的不知什麼毛病。當地最古老的浴池曾經座落於此,後來一度成為市政廳的一部份。1880年代改建時,本來只是以遮蔽溫泉的木製臨時建物,發包給維也納匠師Oesterreicher,不料製作太過精美,業主捨不得拆除,索性留了下來。
城塔(柱廊背後的塔樓)之名源於查理四世時期的碉堡。城堡本身早已頹圮,塔樓經歷兩場大火,亦不復舊觀。市政廳時期用於迎賓行禮,現在則屬於一家餐廳。
查理四世泉
左:Felix Zawojski旅館屋頂,右:Hotel Romance頂樓
Felix Zawojski是廿世紀初著名裁縫師傅,在卡羅維瓦利大街蓋了這棟房子,做為時裝沙龍,擁有當地首座室內電梯。後來幾經轉手,本世紀初全新改裝成為旅館,但保留原名以資紀念。
磨坊柱廊(Mill Colonnade,上與下)
磨坊柱廊是本地最早的溫泉柱廊,出現在十八世紀末,目的是讓病人在壞天氣時便於取用泉水。最初是木造,目前的列柱建築則是十九世紀末改建。廊內有五注泉水,以磨坊泉(Mill Spring)歷史最久,也是柱廊名稱由來。至於泉水名稱,顧名思義來自古代河邊的磨坊,現已不存。柱廊頂山牆上的十二座雕像,代表一年的十二個月份。
聖伯納像(Saint Bernard)和劍橋公爵柱(Column of the Dukes of Cambridge)
這兩個是查資料時,才發現不小心入鏡的景物,其實不容易看到。先找劍橋公爵柱,在上圖右上角,山牆後方的柱狀物便是;柱子右首稍低的位置,同樣在山牆後方,有個扛著十字架的形象,則是聖伯納。劍橋公爵指的是英國王位第二順位繼承人,目前是威廉王子。不過這根柱子紀念的是十八、九世紀常來光顧的那對劍橋公爵夫婦。聖伯納則不大瞭然,能查到的聖人是Bernard of Clairvaux,十二世紀的法國修士,不知對不對。
左:磨坊柱廊前的泉水,沒查到名字,右:自由泉(Pramen Svoboda)涼亭
涼亭建於1865年,用以遮蔽自由泉。奧匈帝國時期,以法蘭茲約瑟夫一世皇帝命名,二戰後改稱今名。既是共產黨命名,可能要叫「解放泉」比較對味。
公園柱廊(Park Colonnade)
柱廊因德弗乍克公園(Dvořákovy sady)得名,後者則出於紀念捷克民族音樂家德弗乍克。建於1881年,本來有兩翼,1965年西翼因破損不堪拆除,東翼則保存至2002年,由市府斥資翻新。
左:公園柱廊,右:蛇泉(Hadí pramen)
咱們溫泉用來泡湯,歐洲人卻拿來當藥湯。勇敢的兒子試喝一杯,眉頭皺得比山高,做老爸的就敬謝不敏啦。蛇泉的名稱,據說緣於當地早年有大量草蛇出沒之故。溫泉水很燙,當地有特製瓷杯,造型類似茶壺,由壺嘴一點一點吸取,可免燙傷。
德弗乍克公園(Dvořákovy sady)
十九世紀末,此地本來是一座花園,後來加蓋一座涼亭,供聚餐和戶外音樂欣賞。1966年涼亭老舊拆除,1974年重新規劃為公園,並以民族音樂家德弗乍克命名。
公園中不知名雕塑
側面看起來好像抱著一顆球,其實正面是一個女孩子從瓦罐取水,大概是洗澡吧!
左:德弗乍克紀念碑
座落於同名公園,紀念捷克最知名作曲家。德弗乍克曾七度來到此地,著名作品「新世界」交響曲的歐洲首演,更在本地「郵務院(Poštovní dvůr)」舉行。「郵務院」原址早年是郵局的馬房,隨同名飯店改建,成為文化社交中心。
接下來要看一所正教堂和其他建築。因為座落於山頭之上,導遊要我們衡量腳力,能跟的才上來,約半數人同行。其實還好,只是坡度稍大,算是長途拉車之餘,舒展筋骨。其他人則原路折返,到聖三一紀念柱會合。
Church of Saint Peter and Paul
位於城堡山上,這所金碧輝煌的正教堂,由當地俄裔及塞爾維亞裔東正教徒集資興建。
左:正教堂金頂,右:卡爾·馬克思紀念碑(Karl Marx)
辛苦跟導遊爬山的另一收穫:共產黨祖師爺的坐像。馬克思晚年三度在此休養,據說另有一座半身像,顯然遺漏了。
蕭邦Spa屋(V lázeňském domě Chopin),跟音樂家大概沒啥關係
聖盧克教堂(Kostel svatého Lukáše)暨蠟像館
聖盧克係1870年代由英國居民捐資興建,仿英國風哥德式的聖公會教堂,一慰思鄉之情。現今教堂中還有一座蠟像館,陳列曾經來訪本地的各國名人。
粗糙的磚牆呈現英國情調
左:城堡柱廊,右:下坡路回到聖三一紀念柱
城堡柱廊(Castle Colonnade)就在市場柱廊上方,其中有城堡泉(Castle Spring)。山坡路到底便是聖三一紀念柱。不料原路折返的團員中,有人逛街逛到不知去向,領隊找了半响才歸隊。跟團要是沒有時間方向感,最好還是別跑太遠啊!
原發表於Jeff & Jill的窩,2016/07/19 17:26:49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